大梦话家。

有个会计博士大学老师做母亲是什么体验?

经过多年的共乐与吵闹、和平与战争,这篇文章最终还是诞生了。

也正因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才更加好奇有多少母女像我们这样。

子不议父,臣不议君。既非君臣父子,以独立个体之名,孰不可议?公正者耳。

优点为先,尽管每个优点都隐藏着缺点的导火线。

“能力”

小学的时候,有一本叫《放飞希望》的册子,类似于学生档案及家校互联,每个学期都要填写个人信息。有一栏是填“你最敬佩的人”,我每次都填“妈妈”两个字。在那个懵懂无知的小屁孩心中,“妈妈”在她饿了的时候会做饭、在她病了的时候会拿药、在她问作业的时候都会做、能够用英语教数学、甚至作为一个湖南人还会客家话和粤语,简直就是超人。

到了高中,母亲面对那些她已不熟悉的知识,也能通过归纳总结摸索规律,看透本质,洞悉答案。后来她告诉我,这种能力是阅历与学习共同造就的。

于是基于她超强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,有了任何困难,她几乎都能解决(除了情绪问题,情绪问题是向内求而非向外求)。

“眼界”

教书育人二十载,她见过太多的学生与人生,所以对于教育道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;其次由于求学经历漫长丰富,阅历经验开拓了她的眼界,也因此让我从小就耳濡目染获得了丰富的道理。

“理性”

会计专业本身让她具有了理性科学的思维习惯,审计专业又让她热爱批判性思考,因此生活上的选择判断她绝大多做的正确。

“资源”

大学副教授职位带来可观的收入,在大学教育和会计领域也具有内行优势与朋友圈子。

“毅力”

母亲读的是在职博士,一边工作,一边带娃,一边读博。每次吵架以“你有跪在地上写过论文吗”的凶狠质问取胜。工作压力大时,总以“天降大任于斯人”自我激励,或是跑5km之后大感自豪又充满干劲,并指着我炫耀“你有我厉害吗”,她对自己的强迫几乎到了发疯的地步,十分励志。

“活力”

常年与青春洋溢引领潮流新时代大学生待在一起,同时不断保持学习的状态,有效延缓衰老。


等到彩虹屁吹完,彩虹就消失了。

“能力”

过高的能力带来对下一代的过高期望。

她从初中就热衷于跟我讲述会计知识,高中亦然,高三有一天还因为我没有答对“经济和管理分别属于宏观和微观”(其实管理也不一定属于微观啊??)而痛心疾首地认为自己以前讲述的都白讲了,我以“高三课业繁重没时间记这些”为由反驳她的批评,她却说“这些根本不用专门记”,认为这些知识是只要她说一遍,正常人就能内化于心的。罪过,我不能。

过高的能力带来完全的自信与控制力。

她总是对的。

“眼界”

正因见识太广,总爱发表见解,总爱比较,总爱评价,有时候是会毁掉很多东西的。

“理性”

人言道工业革命之后是“理性杀死人性”的时代。高标准严要求的前提下必然导致对错误的频繁指出,对自信心的打压,与负能量的传播。即便知道“闻过则喜”的道理,也承担不了至亲攻击一般的连环指责。母亲崇拜机器人,我崇拜艺术家,这样的价值观冲突导致批评与误解的冲突不可避免。她恨,恨孩子不解苦心;我恨,恨母亲不解风情。恨晨光之熹微,哪一日才得其道大光,水落石出,真正有个解决方案。

等我老了。

“资源”

正是她的资源作祟,让我选择子承母业。专业的选择往往利弊权衡,她坚持认为不选择会计的话就会浪费她的资源,并且不认为我有其他天赋。于是热衷于运用她的资源教我。教诲、教导、教育、教训。

“毅力”

她的毅力似乎给她培养出一个强迫症来,《史记》中舜治天下时“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”,她与“慈”背道而驰,又不愿意别人叫她“狼妈虎妈”。不仅在工作上有强迫症(其实也有拖延症的),生活上也有。不允许地上出现一个黑点或一根头发、出门前一定要关上所有厕所门并摆齐所有凳子、被子一定要折成方块……这不仅是理性的严丝合缝所带来的,也是毅力带来的,并以此标准要求家人,使得家人动辄翻覆。

毅力带来硬气,这也由于她经历的苦难和磨难,“批评不死就往死里批评,反正你要闻过则喜”,虽是一句玩笑,却是唯物主义中环境对她人的不可避免的塑造,只可惜失了亲情。

然而争吵的点是——她认为这就是亲情,因为是为你好。

“活力”

她的活力正向转化时是欢乐幽默,反向转化时是大力嘲讽。极其喜爱运用反问句加负面举例来批评人,似乎想要以此让人深刻认识到任何错误的严重与不改的后果,但这种批评也是生活中最大的负能量。孩子从小都关注直观,怎样教育他相信顶着一张“对你愤怒”的脸说着愤怒的话语的人是在向你表达爱呢?


当然我的母亲只是千万会计博士大学老师之一,我的体验也仅仅是无数偶然碰撞出来的必然,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。

只感喟:

斗智斗勇几载,辩来辩去数年;优劣利弊兼具,喜怒哀乐淡然。

也没能辩明。这大概是伦理问题。

最后祝大家:家和万事兴。


评论
热度(8)

© 乱静 | Powered by LOFTER